聯絡我們
兩岸微流行/碳金融助攻低碳經濟
中國大陸全力發展低碳經濟,與其配套的融資模式也逐漸興起。專家認為,「碳金融」會是低碳經濟「催化劑」。
大陸氫能專家韓寶池在中國能源網撰文指,「碳資產」是一種可量化的有價交易權,其構成主要包括產碳企業排放量配額(碳指標)、企業主動減碳對應新增量、實施減排專案獲得的減排量信用額等。
「碳資產」價值由碳排放交易權實現,在大陸「十四五」規劃中,已將電力、鋼鐵、水泥、化工等行業納入碳排放交易市場中,且在官方推動下,去年七月啟動「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」上線,截至今年三月,累計成交量一點八九億噸,累計成交額人民幣八十一點九億元。
一旦能把「碳資產」透過交易方式達成「碳融資」,則可發揮金融槓桿作用,解決企業短期融資問題、提高資金使用效率、增加邊際收益,尤其是針對正在發展低碳的企業而言。
目前大陸各地實施的碳排放交易方式各有不同,如上海是「遠期合約模式」,通過推出標準化的碳遠期合約產品,僅需一成的資金就可鎖定企業生產所需的碳排放權;廣東則為「配額融資模式」,一家位於肇慶的水泥企業通過質押其碳排放配額獲得融資,用於節能環保技術改造;遼寧則是「質押貸款模式」,某金融機構為瀋陽一家公司辦理該省首個碳排放權質押貸款。
但碳排放交易也有不少弊端,大陸生態環境部三月曾公布「碳排放報告資料弄虛作假等典型問題案例」,揭露四家違法公司,強調要嚴厲打擊發電行業控排企業碳排放資料作假行為,保障碳市場平穩健康運行。
引用來源:聯合報